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疏导权威专家:现在大多数孩子往往要接收来自成年人的信息的干扰。因此,不被打扰,成了现代社会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。年幼的孩子自控力差,容易受到干扰、诱惑,而一个单独、安静、简朴的学习处所和一个的家庭全员学习,全员上进的大环境,正是他爱上学习的基础。
一、打扰等于干涉,破坏孩子的专注力
很多家长抱怨,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。很多孩子过了2岁之后,就能主动安静下来,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,喜欢研究,就会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。此时,父母不要去干扰孩子,如果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,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,逐渐变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质。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,是被保护出来的。
二、打扰是对自我思考的剥夺
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吃饭的问题,家长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、抱着喂、哄着喂,一顿饭吃上一个小时是常事,4~6岁的孩子独立吃饭还是问题。正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强迫着喂饭,从而打扰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节奏,甚至丧失了自己吃饭的能力,也丧失了自己体会饿的感觉,只知道勺子伸过来只要张嘴就好,手里游戏不停,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。过度包办、过度控制、过度指责,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功能,长大后也会出现离开家长就无法思考的情况。
三、打扰会阻碍孩子自我探索
孩子如果能够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,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干预,而且家长帮忙越多,孩子独立性越差,造成他的依赖性。越是“被培养”的孩子,他的个性,他的能力发展就越是容易受到限制,不要自以为你的孩子太小,什么都不懂,事实上,你在做的就是将他慢慢懂起来的路封上!
四、陪伴却不打扰
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,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,守护着他,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,就足够了。我们要做的事情,就是在,他探索的过程中,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。当他在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,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。孩子不喜欢你扮演“教师”角色,而是希望你是观察者、协助者、鼓励者,这样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培养,专注力也会充分发展。保护孩子的注意力,爸爸妈妈可以:
1、建立规则,大胆放手
父母总是对孩子独自玩耍不放心,但是可以建立规则来保护孩子自由的探索:
第一,不伤害自己 第二,不伤害他人 第三, 不伤害环境
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违背这3个原则,就不要去打扰他。例如孩子喜欢爬高,要是爬的高度威胁到安全了,妈妈就把他抱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继续玩,不批评他也不打扰他。
2、清除孩子身边的分心事物
让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情,有头有尾,不半途而废。如果孩子在看一本书,妈妈就应该将孩子身边的其他书收起来,不分散他的注意力。同样的,玩玩具也是一次玩一个,不是一堆。如果书或者玩具成堆,孩子就容易一会玩这个,一会看那个,形成分散注意力的坏习惯。
3、避免重复,拒绝唠叨
父母对孩子谈事情,不要总是重复。有些爸爸妈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是反复交代强调,久而久之,孩子也习惯了一件事要反复听很多遍。这样孩子入学之后,听课会表现出漫不经心,以为老师也像父母那样重复地讲。
如果您在亲子关系,家庭婚姻,两性关系,青少年心理,个体心理(抑郁、焦虑……)等方面有困惑,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河南领先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。
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郑州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